加氟”會使空調不制冷嗎?
最近空調維修的生意就因為高溫天氣越來越火,但上海消保委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就顯示,空調維修中小病大修的問題嚴重,諸如“空調不冷是缺氟”的說法就“套路”了不少消費者?照{到底該不該加氟?消費者在維修中如何躲開消費陷阱?
北京市民嘉禾最近發現家中使用三年的空調制冷效果沒有之前好,在網上搜索幾家空調維修公司電話詢問后,都被告知可能是制冷劑缺損,也就是常說的空調該加氟了。
嘉禾:我其實之前查詢了一下,說空調并不容易缺氟的,問朋友有的說加了反而沒之前制冷好,所以其實覺得這個說法不是非?孔V,可能還是要等維修師傅上門看了之后在溝通一下具體問題。
嘉禾很可能正在遭遇一個空調維修的套路。根據此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的2018空調維修體察報告,在其進行的11次暗訪式體察中,空調維修中“謊稱機器缺少制冷劑”,虛假“加液”收取消費者高昂維修費用的情況較為常見。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勝說:空調小病大修的手法都有不同,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跟你說,你這個可能這個空調的冷凍液可能沒有了可能需要加;或者說是電腦板壞了要換電腦板,或者說是這個電容或者電阻壞了,更換電容電阻。大的借口,也就類似于像這么些。
消費者在空調維修中容易陷入消費陷阱,一定程度上與其對空調及其運行情況存在認識誤區有關。事實上,空調制冷劑——氟利昂,一般以高壓氣體的狀態存在于空調設備的密閉系統內,在運行工作狀態下,它在系統內通過氣態與液態轉換,循環實現制冷或者制熱模式,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損耗。
上海市消保委家用電器專業辦公室專家任超英說,對比家中的冰箱,就能明白氟利昂并不是空調維修“必加”選項:通常有的是消費者會自己在維修工人去的時候,主動講唉呦我多少年了沒有加制冷劑,消費者欠缺這方面的知識是蠻普遍的情況,這個制冷劑在里面是起什么作用呢,消費者認為制冷機在里面就像汽車燒油一樣的消耗掉了,實際上在整個系統里是不存在(制冷劑)消耗的問題。我就舉一個例子,我們家的冰箱是不是多少年不一定要加個制冷劑。(空調)整個系統里面的制冷劑在里面完全是個密閉系統的話,就像我們使用的冰箱一樣的完全是個物理性的變化,沒有任何化學變化,所以它是不存在使用當中消耗掉這一說。
有業內人士也表示,新安裝的空調可能會因為安裝不當導致制冷劑泄露,但多發于使用半年至一年的新安裝空調機上;正常使用1年后,5年內出現缺氟的可能都不大。
什么時候可能出現制冷劑“缺損”?在使用較長時間后,如果空調出現管道泄漏、接頭松動等問題,確實會導致制冷劑泄漏,但這種問題維修重點也應該是先找漏點。這也意味著,沒有檢查或者維修過程的“加氟”,不可信。
任超英:封閉系統里面連接處泄漏了,或者某個管路磨破了(制冷劑)泄漏了,那個泄漏不管你用空調和不使用它分分秒秒都在泄漏。有泄漏點的話,我們必須要把泄漏點找到,把它消除掉,然后再去補充制冷機,它在里面又是在封閉系統里面,它是一直保存在這里。
有業內人士提供了一些小竅門,您可以參考一下:空調室外機有兩根管道,如果其中的細管閥門出現結霜,那可能意味著空調缺少制冷劑,而這只是空調制冷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而室內管道接頭處會出現油膩狀況。相比于缺少制冷劑之下,空調散熱不好、有遮擋,或者空調外機灰塵太多,導致壓縮機保護,這些恐怕更容易造成空調不制冷。
不過,消費者畢竟不是專家,不可能對與空調故障一一詳細了解,即便清除認清了制冷劑的套路,還可能遭遇其他的“小病大修”,一樣難以分辨。如何規范良莠不齊的家電維修市場,才是根源所在。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唐健勝說,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空調維修領域貓膩多,但真正會對這些問題投訴的消費者并不多,原因就在于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唐健勝:空調維修作為一種服務,即便你懷疑他小病大修了,消費者也很難去檢測,或者進行過程的回溯。往往就是消費者根本沒發現問題或者發現了問題很難有證據,所以這方面的投訴總體是不高的,但是消費者的不滿意度是很高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海消保委暗訪體察中,不少存在問題的維修企業都掛著正規經營資質,一些企業在大的電商平臺上投訴排名非?壳,這無疑更增加了消費者辨偽防騙的難度。有專家提出,在出臺科學、透明的價格體系和維修標準的基礎上,應確保維修行業的“散兵游勇”加強誠信自律;另一方面電商平臺應對維修商戶的資質加強審查。唐健勝認為,大平臺通過大數據篩選足以分辨維修企業的資質水平。
唐健勝:無論是互聯網平臺還是行業組織都是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把誠信落到實處的。比如說看看這家企業他前三年的維修空調的故障都是什么樣的,都收費多少。因為空調漏液的情況是小概率事件,如果通過大數據發現,他每一戶的維修都加了制冷劑,那這個企業的誠信如何自然可以分辨。同理,我們的維修行業也完全可以依據這些可以掌握的數據對維修商的誠信度作出科學的評判。